泥鳅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南京“飞手”培训考证火热,万亿长空等你开疆拓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07:52:00    

• 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飞手”人才缺口高达100万人

• 南京累计获批空域112个片区,获批航线174条,空域和航线实现所有行政区全覆盖

• 在农业植保、巡检巡查、物流配送等领域,操纵无人机群作业已成趋势

• 过去高考完学考机动车驾驶证的风潮,已经吹向了无人机考证

• 低空经济相关领域从业者提醒:考证只是第一步,还需吃苦学好行业知识

七年前,“南京”二字就已飞上夜空。

入夜的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上空,数百架无人机整齐划一穿梭飞舞,装设的灯光一会儿形成文字,一会儿拼成图画。2018年初,一场当时尚属鲜见的无人机秀火爆出圈。

“无人机还能这么玩?!”那一刻,路人马越被深深吸引,彼时他就职于一家无人机企业做技术售后。自那以后,他与另外两名同行花了一年时间研究背后的“门道”,成立南京摩登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无人机研制和表演服务。今年“五一”,团队赶赴杭州,指挥200台无人机天空“作画”,收获如潮掌声。

如今,这样的无人机表演团队已频繁出现在全国各地。不久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告了一批新职业,“马越”们有了官方认证: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

其实在2019年,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就联合发布了“无人机驾驶员”这一新职业,利用无人机进行较为简单化作业成为风潮。眼下新需求、新技术、新基建等持续出现和发展,催生了新职业的诞生。

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5万亿元。从“驾驶员”到“规划员”,万亿级长空之上,千行百业振翅欲“飞”。

李志成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新职业再更新,打开百万人才缺口

官方给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的定义是,从事无人机群飞行路线规划、飞行计划与飞行任务制订以及飞行现场管理等工作的人员。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工种就是无人机群表演规划员。

成百上千架无人机靠什么在天上乖乖听令?“关键有三。”马越说,除了信号接收外,硬件上配备RTK厘米级导航定位精准控制飞机间距,软件上地面控制台实时监测无人机飞行状态,最重要的是为无人机编写充满想象的动画任务,通过程序输入无人机。“编舞动画的路径可行性也得通过软件检测优化,再结合现场的天气、地貌等户外条件进行调试。”

去年9月底,10197架无人机在深圳上空编队表演,创下单台电脑控制最多无人机同时升空的世界纪录。

表演之外,无人机早已行云流水般悄然飞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每天清晨,南京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里,两架无人机“摸黑”出门,根据定点航线和设定任务,带着近30公斤果蔬,往返附近5公里处的5所学校,这是学校师生们的部分餐食。“几分钟就能到货,是配送中心用来补货的‘神器’,不限次随时出货,若靠冷链车补货,成本过高还可能堵车。”南京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匡凯说,配送效率提高30%。

冷链车集中配送虽然承载量大,但准备花费的时间和人力更多,且中转流程复杂,面对缺货、漏货等紧急需求难以迅速处理。相较于一次成本超400元的冷链车,一天成本仅80元的无人机,大大降低了配送开支。目前,该物流配送中心以5所学校为目的地,共申请了5条航线。

小试牛刀带来的惊喜,让匡凯对无人机配送充满信心和期待。“一次操控一台无人机的‘一对一’配送模式,满足不了未来广泛的市场需求。”他解释,企业承接江宁区和栖霞区共计近400所中小学、幼儿园果蔬配送,正计划向有关部门再申请100条航线,增加无人机架数,提高载重和续航,以机群模式同时进行配送作业,以冷链车为主的配送模式或将被无人机群配送取代。

蓝天之下,万亿市场如浪翻涌,借“机”起飞,各行各业在空中开疆拓土。

在江苏电力系统,几年前便开展电网无人机巡检。无人机蜂巢架设在多功能车上,一艘“无人机航母”灵活应变,可以随时随地放飞多台无人机进行巡检工作。曾经让众多电网巡检工作人员头疼的山区林地,如今也可以丢掉望远镜,借助无人机实现数米内的近距离观察。无人机携带的红外设备还可以精准探测线路异常发热等问题。2024年,江苏电网共开展输配电无人机巡视杆塔216.5万余基次,飞行里程达到23.3万公里。

长江南京段,一架通体灰色的“猎鹰”,以每小时90至100公里的速度飞行巡航,续航达2小时。这架供职于南京海事部门的无人机,诞生自南京长空科技有限公司。“过去巡检依靠巡逻小艇,一天下来各种成本加起来得上万元,现在只需1000元左右。”南京长空科技飞行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何留洋说。

各行各业应用场景不断上新,使用程度持续深入,得益于外部飞行条件的日益完善。以南京为例,今年新增有效期内批件空域共45块,新增航线19条,全市累计获批空域112个片区(包含南京都市圈滁州空域2个片区),获批航线174条,总里程3021.2公里,适飞空域达1670平方公里,空域和航线实现所有行政区全覆盖。

南京交警“金陵飞鹰”在全市快速内环及绕城公路布设15套无人机方舱。 范俊彦 摄

作为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成为产业发展“新引擎”。近年来,南京高度重视低空经济的引导和布局。去年5月,南京召开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发布了《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南京市关于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进一步支持、鼓励、规范低空经济发展。去年7月底,又出台《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从低空管理机制、应用场景、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等方面入手,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无论是无人机驾驶员,还是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在低空经济直冲云霄的同时,无数已出现或正在出现的应用场景,亟需这群“飞手”添柴加薪。据有关部门预测,目前我国该类就业人才缺口高达100万人。

高考完学车风潮,吹向无人机考证

从去年开始,“低空经济”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支持引导,社会应用需要,众多行业内外相关群体嗅到这一新赛道的发展潜力,蜂拥般下场抢占先机。

无人机教培成为时下热门行业之一。限于相关管控规定,想要安全、合法地进行飞行,考取无人机驾驶执照已成为必备条件。目前主要有CAAC无人机执照、AOPA无人机合格证、UTC无人机合格证、ASFC航空模型飞行员执照等几类无人机驾驶证照,由于权限、用途等不同,由中国民航局颁发的CAAC无人机执照最受业内认可。

数月前,24岁的慕昕冉辞掉游泳教练的工作,一心扑在“飞手”考证上。5月份,在江苏首个无人机综合性考点——浦口高新区西江基地,慕昕冉和众多不同年龄段、不同行业的同学一起参训。这里不仅是考点,还承担着人员培训、举办相关比赛等任务。此时,他已取得无人机驾驶员执照,正在备考教练员执照。

南京迈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峰说,去年4月江苏在册无人机培训机构30多家,到今年4月已增长到130多家。作为西江基地考点运营机构,迈杰科统计发现,去年基地接待参加培训和考试的人员超过1.2万人次,仅今年4月就已突破1700人次,创历史新高,每人培训考试费用约在10000元至14000元之间。

南京交警“金陵飞鹰”在全市快速内环及绕城公路布设15套无人机方舱。范俊彦 摄

陈峰观察到,在校专业外学生、家长带着小孩等来参加无人机考证培训、考试的群体愈发庞大。“过去高考完学考机动车驾驶证的风潮,已经吹到无人机这里,社会关注度、认可度有了显著提升。”他说,从最初的消费级无人机到已广泛应用的行业级无人机,“飞手”这一群体在加速壮大。

作为电力行业企业,江苏东西柿科技有限公司今年一口气输送了三批共十多名员工学考无人机驾驶执照。“我们致力于电力行业创新产品转化,利用高科技手段辅助电力作业。”企业副总经理朱洪民说,针对无人机电网巡检、无人机电力设备带电检测等业务,正开展市场调研、人员培训等前期工作,计划大力拓展市场服务空间。

服务于低空经济大本营,一群人抬头争抢那张证,另一群人在埋头造着无人机,大家都紧盯着未来的那片蓝海。

走技术流的马越,近些年来把公司的重点转到了无人机的研发生产上。去年7月研制的表演无人机,已经销出1000台。“以100台为一套计算,配备好基站、通信设备、编舞软件等,销售总价在50万元以内。”马越说,团队共10人全是研发人员,待技术升级后,一套价格可以降到40万元以内,市场接受度将会更高。

让马越感到既期待又焦虑的是,或许就在明年,国内行业大厂可能就会推出全自动化无人机群表演。“在一个有条件的地点,长期停留一组无人机群,规划员每天在后台写程序任务上传,给无人机群定点定时表演,自动起飞回收充电。”他说,目前自己面临着无人机群叠放影响信号接收速度的问题,待问题得到解决,就能向市场推广这一服务。

背靠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长空科技在无人机总体设计、飞控系统、发射回收等方面优势明显。何留洋说,随着应用场景对无人机功能需求越来越高,无人机的研发制造也在不断更新,抗风能力、载运能力、续航能力、生产成本等都在提档升级,更好满足大范围、复杂天气、高强度等场景作业需求。

通过技术集成与产业融合,低空经济横跨一、二、三产,涉及研发、制造、应用与服务。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的出现,将引发系列“蝴蝶效应”,创造新的职业空间,带来更多机会。马越打趣道,在无人机群表演中,一名优秀的图画编舞人员,或许比“飞手”更受团队重视。

入行并非“一证在手,天下我有”

面对成批考证入行的淘金者,先行者提醒:做好吃苦的准备了吗?

“吃苦不是简单学个飞行技术,或是在户外风吹日晒,而是要扎实地学习以掌握无人机所辅助行业的专业知识。”南京市高淳区陈福明谷物种植家庭农场经理陈蓉感慨,从无人机驾驶员到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考取无人机执照是重要的行业准入门槛,但入行之后绝不是“一证在手,天下我有”。

作为90后新农人,2019年,陈蓉将无人机这一强大“新农具”带到家庭农场。彼时,农业已成为无人机应用最广的行业之一。喷洒药剂、种子、粉剂……飞行条件好的情况下,一架植保无人机一天能作业约1000亩,在规模化农业生产中,超高的工作效率赢得众多青睐。2023年,为了进一步服务好万亩良田,陈蓉还从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招用大学生“飞手”。

农技人员利用无人机对小麦进行病虫防治作业。 高晓平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在她的带动下,从东坝街道到高淳区都有不少种植户飞起了无人机。这样的新尝试中,还是发生了“误伤”损失事件——

一次在给小麦田喷洒封闭除草剂时,由于无人机的飞行喷洒数据调试不合理,飞溅出去的药剂落到旁边的油菜田,造成了数十亩田的减产。这种不可逆的错误,给陈蓉带来巨大的直接损失,根本原因就在于“飞手”对农业知识掌握不够、不细心。

陈蓉说,当地一些规模较小的种植户,会选择请外来无人机服务团队。服务团队的专业性非常重要,药量配比、飞行速度等都会影响打药效果,但这种一次性服务结束后很难有后续保障。“一旦出现差错,种植户将承担损失。”

对专业性的重视让职业教育培养的专业技能人才成为香饽饽。5月18日,在南京高职院举办的一场招聘会上,陈蓉带去了5个人均月薪超万元的“飞手”岗位。

2020年,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共建无人机产业学院。聚焦无人机植保、巡检、航测3个行业应用领域,产业学院形成特色化人才培养方案,并围绕其中所需的无人机植保技术、无人机巡检技术、无人机航测技术等3个核心技术和无人机航拍技术这个通用技术,构建产教融合型课程体系,形成8门核心课程。

“到了田头才发现,我们还有很多知识得学习。”两年前,产业学院第一批毕业生李昊恺当起了农业“飞手”,天天早起晚归施肥、洒药、测绘,半个月下来瘦了5斤,但手艺还是差点火候,一上午计划100亩地的作业量只完成了六成。就这么坚持了个把月,终于从“飞手”练成了“熟手”,“在学校打下的底子起了大作用”。

高校专业设置与新职业紧密相关。低空经济不断发展,诸如农业植保、物流、应急救援、巡检巡查等领域亟需专业技术人才支持。除了最新公布的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还需更多具备低空空域管理、飞行器设计、系统集成等跨学科知识的专业人才。2024年下半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共6所高校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这一急需学科专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副院长司海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未来,低空空域将面临航空器高密度运行的挑战。同时,有人驾驶与无人驾驶航空器的融合运行趋势,也提出了新的技术挑战。这需要学科设置紧跟科技前沿,培养出能够应对复杂空域环境的高素质人才。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