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逯海涛
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主会场活动在宁海县举行。活动主办方供图
今年5月19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主题为“锦绣山河,美好旅程”,主会场活动在宁波市宁海县举行。这些年来,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和“游”的融合如胶似漆。与此同时,另一层意义上的融合也日趋明显,那就是文旅与生活的融合。有专家表示,近年来旅游消费非团队化、去中心化、弱景区化趋势明显,这背后的深层逻辑,正是文旅的不断生活化。
“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在徐霞客生活的时代,“以身许山水”距离普通人的生活太远。“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的意境,恐怕只有云游四海的文人和旅者才可能领略。但如今,对绝大部分人而言,要不要奔赴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许仅在一念之间。当下人们的旅行,也不仅仅是在景点之间奔波、留影、打卡。在古镇来一次十天半个月的寓居、去其他城市跑一次马听一场演唱会看一次展、在Citywalk中体验一座城市独特的烟火气……去感受不一样的生活,旅游已逐渐超越“看风景”的浅体验,来到“享生活”的更高需求。
如同一幅双面绣,文旅的背面,描画的是生活。旅游,已成为美好生活新刚需。
有专家说,旅游的生活化,其实就是指美好的生活场景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主要体现为游客关注的重点从风景名胜转向日常生活,反映在消费支出上,游客们在景区停留时间和花费的占比下降,为生活场景支出时间和金钱的比例提高。这种变化之中,蕴含着旅游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与活力。比如,可以在旅游淡季推出更多创新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方式,破题旅游市场淡季等。简单而言,文旅融合的领域将更加宽泛,开发文旅新赛道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融合的核心,在于打破边界。“一业兴、百业旺”,文旅产业是集聚人气、带来消费的流量池。用好这个流量池,就要让“诗和远方”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从而有效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在杭州,目前上城区正以“121”模式构建宋韵文化圈,让历史从展柜走向生活,让文化在街头与人不期而遇,游客感叹“原来南宋人这么会生活”。在山东,当地提出要推进“文旅+百业”“百业+文旅”,通过刀郎巡回演唱会带动“跟着演唱会游山东”热潮,省内4A级以上景区同步推出135项优惠。当打破文旅消费与生活消费的边界,让文化、旅游、科技、教育等多产业交叉融合,才能不断延伸文旅产业的价值链条。
融合的目的,在于体现差异。“旅游的本质是在非惯常情境下寻找差异化体验。”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彭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淄博的烧烤、哈尔滨的冰雪、天水的麻辣烫、贵州的“村超”……这些地方火热“出圈”,正是和自身资源禀赋较好融合,让特色更特,长板更长。宁波也用好了这次“中国旅游日”的主场优势,掀起一波接一波的文旅热潮。宁波文旅部门不仅发放了1290万元文旅消费券,还联合国内知名OTA平台,让利宁波市民和来甬游客,打造一站式文旅消费狂欢。立足差异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性的文旅需求,更加生动地向游客讲好“诗和远方”的故事。
旅行,不仅关乎眼界,更观照内心。正如“公园20分钟效应”所揭示的,只要在公园待上20分钟,人就会变得愉快起来。让生活节奏在“诗和远方”中慢一慢、缓一缓,人人都有机会在“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中,成为自己心中的徐霞客。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