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3D到元宇宙空间,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焕新六大亮点抢先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6 10:16:00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李子骄 济南报道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完成全面升级改造,新馆将于7月7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此次升级聚焦技术应用、内容体系、体验模式三大维度,着力打造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时代亲和力的红色文化传播新平台。通过元宇宙、AI、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与历史叙事的深度融合,纪念馆新馆实现了从传统展陈向沉浸式体验、从单向传播向互动式红色教育新阵地的系统性升级,形成了多端无感访问、元宇宙共览空间、深化展厅内容叙事、高精度还原关键场景、创新社交化传播、智慧互动体验六大核心亮点。

跨终端无感畅游,元宇宙空间里“云端共览”

在纪念馆的技术改造升级过程中,如何提升画面精度和加载流畅度,改进用户体验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

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新馆项目建设负责人介绍,目前,纪念馆的技术引擎已从老版本迭代至最新版本,用户体验显著提升。

“最大的技术难点在于如何实现跨终端的无插件流畅浏览。用户‘进馆’不用先下载大容量的系统安装包。”该项目负责人坦言,“三维建模的展馆体量庞大,要确保在电脑、手机等设备上运行流畅且展板文字清晰可辨,挑战巨大。”本次升级采用了WebGL三维图形渲染和云端渲染技术,实现了电脑、手机、VR设备等多终端的无缝衔接。观众无需下载额外程序,即可随时随地“云端共览”山东抗战故事,实现跨终端无感畅游。

新馆不仅用户观看流畅,而且借助元宇宙技术,实现了数百人同时在线的沉浸式体验。“在这里,天南海北的观众可以同步参观展馆、实时语音交流,甚至协作完成特定研学任务。”该项目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如何通过个性化的虚拟形象参与线上主题党日活动。这种形式彻底打破传统展馆的时空壁垒,让红色文化学习从“单人浏览”跃升为“群体共鸣”,打造了一个真正的线上精神家园。

高精度还原关键场景,让历史细节重现

通过高精度三维扫描和建模,让珍贵历史文物得以360度全景展示,观众轻触屏幕即可放大观察每一处历史痕迹,这是纪念馆本次技术升级又一大亮点。

在武装斗争展示厅,记者看到了新近数字化复原的抗日军民自制武器。在抗战精神传承厅,全省在红色文化保护、教育推广、文旅融合等方面的鲜活案例与创新成果,被一一故事化呈现。

项目负责人介绍,纪念馆新馆聚焦新发掘抗战文物与关键历史场景,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深度还原与情感挖掘。“每一件文物背后都藏着感人的故事。数字技术让这些静态的展品‘开口说话’,成为历史的深情讲述者。”

“纪念馆新增展陈内容包括图板近百幅、图书30余部、视频20余部、文物10余件、大型场景4个。”项目负责人介绍,“抗战精神传承厅的设立,将展馆定位从‘历史陈列’拓展至‘启迪当下’,生动展现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赓续与实践,彰显山东在红色基因传承中的担当。”

此外,纪念馆新馆还上线了山东抗战历史知识图谱系统,以可视化方式动态呈现历史事件、人物、地点的关联关系。该系统整合了超过5000余个历史节点,支持智能检索和深度关联查询,让知识图谱智联历史。

AI助力智慧互动体验,创新社交化传播

聚焦年轻群体认知特点与体验需求,此次纪念馆升级在交互场景设计上大胆突破,通过多元技术融合构建引人入胜的互动体验。

在沉浸式体验区,记者体验了多项创新互动:“时空对话”装置借助全息投影,让观众得以与虚拟的英烈形象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翻边战术”互动游戏逼真还原山东抗战经典战例,参与者可化身指挥员,在虚拟战场运筹帷幄;红歌互动区采用智能点唱系统,观众点唱经典抗战歌曲后,系统即时给出趣味评分。最令人动容的是“烈士笑脸墙”,系统利用AI技术精心修复还原了数百位烈士生前最灿烂的笑容。指尖轻触,每位烈士的生平事迹便徐徐展开,让英雄的形象从历史中温暖走来。

同时,纪念馆新馆还精心设计了社交化互动功能。观众可在特定点位扫码生成融合个人形象与抗战元素的专属纪念海报,一键分享至微信朋友圈。通过年轻态的交互设计和社交裂变传播机制,有效触达当代受众尤其是年轻群体,让红色文化从“历史记忆”跃然成为“可感知、愿参与、乐传播”的时代话语。

此外,纪念馆新馆还全新推出了AI数字人导览“莞莞”。这位知识渊博的虚拟讲解员不仅能精准解答各类抗战历史问题,还能根据观众兴趣点智能定制专属参观路线。记者现场体验,询问“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作用”,莞莞即刻给出条理清晰、史料详实的解答,并推荐了相关展区。

“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新馆主题鲜明、史料翔实、受众广泛、形式创新,其探索具有典型意义,在传播力和互动性上相比实体馆独具优势。”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馆员王聚英说,纪念馆此次升级精准契合了青少年等群体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习惯,极大地拓宽了覆盖范围,有效强化了观众的历史认同感和民族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