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党建引领 极地攻坚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7 03:02:00    

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立足学科特色与专业优势,坚持党建引领发展,推动党建工作与科研创新深度融合、协同共进。5年来,学院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在极地能源与工程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党建与科研融合成果,涌现出多个先进典型,成为全国高校党建与业务双向融合、同频共振的典范。

筑牢思想根基 打造党建特色品牌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精心构建“党委中心组领学、党支部研学、党员自学”三级学习体系,扎实推进理论学习走深走实,不断引导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学院电气第二研究生党支部作为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科研攻坚、极地报国”的融合路径,着力打造“极地驿站”特色党建品牌,形成“1433”工作法,即以“一个引领”为核心,实施“四个举措”,深化“三个融合”,筑牢“三个阵地”,有效实现党建工作与极地科研任务目标同向、节奏同步、成效同显。学院支部党员在极地科考中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多次在极端环境下圆满完成科研任务,自主研发的极地观测设备广泛应用于南北极考察,为极地科考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服务国家战略 党建科研融合发展

学院依托能源互联网与极地能源科研团队,在学科带头人的战略引领下,聚焦极地极端环境下的能源供给、装备研发与系统管控等关键技术问题,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攻关。党支部牵头组建“党员科研攻坚小组”,全力推动极地清洁能源、低温燃料电池、极地观测浮标等装备的自主研发与推广应用。

2024年,学院主导编制的《南极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十二年发展纲要》英文版面向全球发布,为极地清洁能源利用关键技术提供了方向指导。学院自主研发的“风—光—氢—储—荷”新能源系统在南极秦岭站成功运行,为我国极地科考能源供给实现从外部补给到自主供能、从单一能源到多元互补、从高碳排到负碳运营的三大跨越贡献力量。

深化内涵建设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签署协议,共建研究生“极地班”,并以“极地班”为载体深入开展研究生合作办学。每年选派优秀研究生实地参加极地科考,实现“课堂教育—社会实践—极地探索”三阶递进育人,真正将“极地”作为教育学生的“阵地”。支部党员在极地科考、科研攻关、志愿服务中锤炼意志、增长才干,先后涌现出“全国最美大学生”“强国青年”“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等一批先进典型。

近3年,8名支部党员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余人在国家级科技竞赛中先后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等奖项;发表SCI/EI论文50余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极地监测技术研究团队荣获第十二届“山西青年五四奖状”。

选树团队典型 弘扬爱国奉献精神

学院积极选树极地科考团队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大范围、更多人群关注极地事业,增强爱国意识、强国抱负。通过组建青年讲师团,走进大、中、小学校开展极地精神宣讲,吸引更多青年学子投身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领域,引导学生热爱伟大祖国、刻苦钻研学习。

奋进新时代,扬帆新征程。学院将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持续深化“极地特色”品牌建设,通过不断强化有组织科研和战略人才培育,聚力攻克极地能源领域“卡脖子”技术,推动更多标志性成果产出。学院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锚定目标、勇毅前行,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建设能源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更大力量。

(徐鑫 郭春耀 左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