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没有交通补贴的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自2009年起,国家已经不允许企业从福利费中列支交通和通讯补贴。尽管一些企业(如三大运营商)可能在实际管理中没有完全落实这一要求,但政策上的限制是明确的。
2023年两部门联合发布的13号文再次强调了津贴补贴应统一纳入工资总额管理,并在应付职工薪酬中列支。这意味着企业不能通过代金券或按人按标准报销等形式在工资总额外变相设置或发放交通补贴。
为所有事业编制人员发放车补会给地方财政带来巨大的负担。在发放过程中,需要仔细甄别符合发放条件的人员,这增加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此外,标准制定也极为棘手,如何确保公平合理是一个难题。
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通常不需要公务用车。例如,图书馆、博物馆、学校和医院等岗位通常不需要外出办公。即便是行政机关下属的事业单位,大多数也只是从事辅助技术类工作,很少需要外出帮扶或执勤。
部分事业编制人员可能已经享有其他交通福利,如公共交通卡、停车费等,再发放车补则显得不公平,也可能引发其他人员的不满和抵触情绪。
综上所述,企业没有交通补贴主要是由于政策限制、工资总额管理的要求、财政压力、工作性质以及已有其他交通福利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或不愿意提供交通补贴。
相关文章
三个漫画故事解锁产业工人的逆袭密码!
08-29安徽和县:社区“微工坊”助力居民增收
08-27商丘启用26处高速交通监控设备 9月1日正式抓拍交通违法
08-26头号引领 势向未来丨导电率突破62.5%半年揽单超7亿
08-23破除“内卷式”竞争 迈向高质量发展(人民眼·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08-22社保新规下的企业生存法则:今元集团助力开启合规增长新时代
08-22头号引领 势向未来丨太阳纸业铺就传统制造业升级新赛道——特种纸中见“数智”
08-20邵阳打造“企业最有感”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壮大
08-162025年拟入库湖北省科创“新物种”企业名单公布 咸宁市32家企业榜上有名
08-16多项金融数据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更多信贷资源流向实体经济
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