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2-11-2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就有新的收获,就可以当老师了。”
【何论】此章句可谓耳熟能详,其内涵深刻,意义无穷。朱熹把“故”解释为旧所闻,将“新”理解为今所得。即通过不断温习以前学过的、做过的、经历过的东西,就会有新的心得体会,新的收获,新的思路。能够把原理搞明白,逻辑弄清楚,方法用熟练,就可以当老师教授他人了。
“故”的含义很广,不单指旧知识、旧方法,还可以指义理、价值观、人性、道等本源之类亘古不变的东西。读历史故事,品古人事迹,再结合当下,会发现许多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正在当下不断上演,许多底层逻辑并未改变,只是变幻了时空和环境。读史可以明智,把历史规律和事物发展的本质看透,可以帮助你分析、处理眼前的问题;知人可以论事,把人性人心和人情世故弄明白,可以搞好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三大关系。
有时候,所谓的“新”,不过是变换了时空和环境的“旧”,只是包装和表现不同,其内在逻辑和本质的东西并没有变化。洞悉事物本质,看透人心人性,抓住主要矛盾,就是要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明心。而面对新事物,如何不迷惑,反而还可以当老师给别人传道解惑,唯有不断温故,不断从经典中吸取营养,反复在自己身上实践。许多人感叹“懂得了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究其原因,他只是听说过一些道理,并没有真正去弄懂,更没有躬身入局,直接照做。
现在的互联网上,各种新概念、新口号、新说法、新名词满天飞,许多人热衷于追捧这些所谓的新东西,而不去探究其本源,一切所谓的新,无不来源于旧,脱胎于旧。殊不知,所谓的新,只不过是表象而已,其内在规律和底层逻辑是不变的。越是在眼花缭乱的所谓新事物新玩意面前,越是要保持清醒和定力,不断地回到事物本源和规律本质上去思考,去分析,不断地温故,方可知新,迎新,用新,创新。
村夫认为:获取新知的最好途径就是学习经典,成为达人的最好方法就是知行合一;读书不必求新,关键在于学以致用;做事不必求多,关键在于身体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