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电子科大成都学院是几本(四川省一本大学院校名单)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13 13:00:22    


1、电子科技大学 (985双一流211)

电子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称“电子科大”,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

入选101计划、2011计划、英才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两电一邮”成员;是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前身是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56年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2019年教育部和四川省签约共同推进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清水河、沙河、九里堤3个校区,校舍总建筑面积149万余平方米;设有40余个教学科研单位、研究机构,65个本科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教职工3800余人,在读本、硕、博学生42000余人。

2、四川大学 (985双一流211)

四川大学(Sichuan University),简称“川大”,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 。

学校入选英才计划、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所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

学校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华西医科大学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中国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恢复“四川大学”校名。2000年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四川大学。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81.66万平方米;设有37个学科型学院(系)及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设131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3个,博士交叉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博士后流动站48个。有教学科研岗共6789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7万余人,硕博士研究生3.1万余人。

3、西南交通大学 (双一流211)


西南交通大学(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简称“西南交大”,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入选“2011计划”、 “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援藏计划培养单位、中欧精英大学联盟。

学校1896年创建于山海关,始称“北洋铁路官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工程教育高等学府,后经历唐山路矿学堂、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交通部唐山大学、唐山交通大学、国立唐山工学院、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等时期。1952年,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学校更名为唐山铁道学院。1964年学校迁至四川峨眉,1972年更名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学校办学主体迁至成都九里校区,2002年在成都犀浦扩建新校区,2020年与成都市合作共建成都东部(国际)校区。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成都九里、犀浦、东部(国际)和峨眉四个校区,共占地5000余亩。现设有27个学院(中心)等二级办学单位,拥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教职员工人数4546人,在校学生人数45843人。

4、西南财经大学 (双一流211)


西南财经大学(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

西南财经大学的历史可追溯至1925年在上海成立的光华大学,后于1938年在成都设立分部。经过1952-1953年的院系调整,学校吸纳了西南地区17所院校的财经系科,形成了四川财经学院。经历多次变更后,于1978年恢复原名,1979年转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最终在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后归属教育部管理。1997年,西南财经大学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南财经大学是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基地、四川首批“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试点院校。“非洲研究中心”“孟加拉湾国家研究中心”获批教育部备案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截至2024年6月,西南财经大学有光华、柳林两校区,占地2300余亩;设有26个学院(研究院)等教学单位,开设42个本科专业;拥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有教职工2195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5200 余人。西南财经大学拥有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四个国家重点学科,经济学与商学、社会科学总论、工程学、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

5、四川农业大学 (双一流211)

四川农业大学(英文: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四川农大、川农大,位于四川省雅安市,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 四川农业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四川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06年创办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历经四川高等农业学校(1912年)、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14年)、公立四川大学农科学院(1927年)、四川省立农学院(1932年)、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1935年)、四川大学农学院(1950年)等多个历史发展阶段。1956年四川大学农学院整体迁至原西康省(1955年撤销)省会雅安,四川农学院独立建校。1985年,四川农学院更名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四川省林业学校整体并入。 2005年学校被确定全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2012年,学校被确定全国首批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2所试点高校之一。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雅安、成都(温江)和都江堰3个校区,占地总面积约4500亩。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16个,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4个,省重点学科20个。设有学院27个,研究所4个,本科招生专业76个。教职工3440人,全日制在校生4.4万余人。

6 西南石油大学(双一流)


西南石油大学(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主校区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由教育部、四川省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111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是一所以工为主,文理工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综合性大学,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等学科处于世界高水平行列,在风光水氢储等清洁低碳能源和新材料领域,具有差异化特色和优势。

学校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获批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建设,1991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5年正式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建有成都、南充两大校区,校园总面积3000余亩;共有15个学院、1个工程训练中心,学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8个学科门类,本科招生专业74个;有研究生导师1246人;有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校学生40801人。

7 成都理工大学(双一流)


成都理工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成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 ,是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四川省共建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

学校于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以重庆大学地质系、南京大学和西北大学地质系工科部分为基础,同时抽调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东北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交通大学部分干部教师组建,原名成都地质勘探学院、成都地质学院 。原北京地质学院石油系、二系部分、三系迁入。196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3年成为全国首批招收博士生高校 。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组建成都理工大学。学校由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2000年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2010年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重新签署共建成都理工大学协议。2019年教育部与四川省签署共建协议。

学校占地面积3523亩;有21个教学学院,开设67个本科招生专业;学校有1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专业),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有教职员工3091人,全日制在校生39169人

8 成都中医药大学(双一流)


成都中医药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简称成中医,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为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直属四川省, 是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前身为四川国医学院,建校于1936年,1954年改名成都中医进修学校,于1956年在成都中医进修学校的原址上成立了成都中医学院。1978年,学校成为了中国首批中医药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1985年,学校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高等学校,1995年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学校先后两次入选四川2011计划;2021年8月,学校入选了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名单。

截止2023年1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占地面积约1800亩,拥有20个学院、39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2.6万余人,其中研究生5200余人。

9、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高校,四川省举办本科师范教育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入选国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国创计划、四川2011计划,是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实施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成员,拥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的历史渊源。抗日战争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1964年,原成都大学(现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学校。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学校。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狮子山校区、成龙校区、遂宁校区3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设有研究生院和30个学院。截至2023年9月,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46025人;有专任教师1964人。

10、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是国家民委直属综合性普通高校之一,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学校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校位于具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市,是国家民委直属综合性普通高校,国家民委、教育部、四川省、成都市共建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近3000亩,有“三校区一基地”(成都市有武侯校区、航空港校区、太平园校区三个校区,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建有“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校舍建筑面积117.1万平方米;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3万余人,教职员工近3000人,其中博、硕士生导师842人。

学校现有26个学院,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涵盖12个学科门类的本科招生专业75个。

学校名单排名不分先后,只提供部份学校名单展示,最终名单按教育部门提供为准,数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