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朶属于形似意不同的字,容易弄错。“尕”字《说文解字》:“乃小也”。“尕”的古体由一个上面写着“3”和一个下面写着“小”组成。“尕”的篆体则把上面的“3”变成了一个“乃”,下面的方框则保持不变。这样,“尕”的形象就更加简洁了。“尕”的楷体则沿用了篆体的形式。乃,甲骨文像女性胸部侧视时突出的乳房。有的甲骨文像女子胸膛上两个隆起的乳房。造字本义:女子的双乳。
甲骨文中的“小”字是沙粒的象形,用三个小点表示细碎的沙子,这三个点通常写成三角形,也有写成倒三角形的。“小”有时还写成四个小点,上下左右各一点,但三点的写法明显较多。发展到金文阶段,有些“小”字的三个点变得粗而圆,多数则是把笔画拉长,三笔近于平列,中间一笔变成短竖。
尕”字是一个会意字,它由“乃”和“小”两个部分组成。“乃”本义表示奶孩子。“小”就是小的意思。“乃”和“小”结合起来,泛指“小”的意思,用作爱称,一般用于姓、名、排行等之前。比如说,“尕娃”就是小孩子,“尕李”就是小李,“尕三”就是三弟或三妹。我们本地土语“尕古”是天真、玩皮之意。
朶是朵的异体字。秦简中'朵’字其实是几和木组成的会意字,“几”象形字,多瘤锤状兵器,此处引用'的多瘤状;木,与木有关。造字本义:草木顶端的环状、多瘤的部分,或为果实或为花蕾。引申为泛指植物花实之类,又特指花苞;也作量词;由'多瘤’引申为'嚼东西时,腮颊突鼓的样子。新中国成立后,'朶’作为异体字并入了'朵’字。颐”是脸颊;“朵”是动的意思。“朵颐”一词出于《易经》,指动腮帮进食,所以现在常用“大快朵颐”形容人吃得快活的样子
颐甲骨文字形是一条竖着画的曲线,曲线一侧有几个齿形。从这个字符,我们应能猜到是与人口腔内的上下牙齿和牙床合起来的结构有关。因此颐字作名词就可能是指人的面颊。从外部看就是人的嘴巴及腮这一部分。成语颐指气使:颐指:指用下巴来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别人,形容人傲慢的态度。
相关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
05-09注意防御!广州从化增城多条河流将受强降水影响,或有洪水地质灾害风险
05-09深高速拟发行20亿元第二期可续期公司债
05-09世纪阳光太阳能全国统一服务热线-全国24小时服务中心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05-08美时科空气能客户服务号码24小时服务热线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05-08Haier热水器售后故障维修客服服务热线是多少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05-08华鑫保险柜服务号码24小时-售后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05-08盾安中央空调售后故障维修客服服务热线是多少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05-08LIEBHERR燃气灶售后全国服务号码多少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05-08德奥西指纹锁售后服务号码24小时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