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成门的历史背景
阜成门站位于西城区西北部,阜成门内大街、阜成门外大街与西二环路交会处。此站因处阜成门而得名。
阜成门为明清两代京城内城九门之一,元至元四年(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在金中都城东北修筑新城,共设11座城门,其中西城垣中间一座为平则门。平则门中,“则”为量器砝码的标准器,是为准则,“平则”即法度有准则的意思。明初仍沿用原来的名称,明正统元年(1436年)下诏修建内城九门城楼,至正统四年(1439年)重建城门后,改名为“阜成门”,取自《尚书·周官》“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寓意“物阜民安”,并修筑了城楼、城门、箭楼、瓮城、瓮城门。
阜成门也有两个别称,一个是“煤门”,原因是阜成门是通往京西门头沟等地的门户,明清皇宫所需的煤炭,都要经过阜成门,所以老百姓称它为“煤门”。在瓮城城墙上刻着一朵梅花,也是借“煤”与“梅”的谐音,老北京有“阜成梅花报春暖“的说法,这也成为阜成门的标志。老北京流传的九门走九车,其中有阜成门专走煤车的说法,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还有一个名称是“惊门”,据说是因为古时候皇帝发往各地的诏书是由阜成门出城,传诏的马队耀武扬威,飞驰而过,常常打破百姓平静的生活。这种说法没有查到相关资料。
清乾隆年间杨米人所著《都门竹枝词》中就已出现:“煤鬼颜如灶底锅,西山来往运煤多。细绳穿鼻铃悬项,缓步栏街怕骆驼。”这首诗生动的描绘了当年用骆驼运煤进城的场景。老北京的阜成门有三多一市,三多是指骆驼多、煤栈多、煤黑子多(他们分别是运煤、卖煤和摇煤球的工人);一市是驴市,城门外有出租脚驴的市场,为前往京西的人们提供交通工具。阜成门外有南北礼士路,原名就是驴市路,后来是因为路名雅化而谐音为礼士路。
上文中提到阜成门也叫”煤门“,《北京风物志》中有余煌的诗《运煤驼》:“肿背马行铃声长,或十或五联成行,背上捆载高于墙。驼能辨风色,驼能识泉脉,不用驼智用驼力。城中千烟复万烟,仗而西山运煤石。”这首诗也是栩栩如生的描绘当时从西山运煤进城的场景。那是否就能证明老北京有九门走九车说法中阜成门专走煤车是真的呢?其实,我觉得阜成门走煤车,是不符合逻辑的。
先来看看供应北京城的煤产自哪里?用什么样的方式运煤进城?据史料记载,明清两代门头沟是北京地区的主要产煤区,房山一带也有煤矿,只不过产量要低很多。而当时往北京城里运煤,既不用人力车,也不用畜力车,基本上靠的是骆驼。前面的《运煤驼》中描述的就是这一场景。所以阜成门专走煤车这句话就站不住脚。
那门头沟产的煤走什么样的路进北京城呢?京西古道是北京城到西山的一条古道,犹如一张大网纵横门头沟全境,这条古道在当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门头沟的煤也是主要通过京西古道运进城内的。京西古道主要有三路分支:玉河古道、西山古道、庞潭古道。其中玉河古道自王平口东,经十字道、峰口庵、圈门、大峪,过永定河至麻峪,再经西黄村、八里庄、走阜成门进城。西山古道自王平口东,经王平村、色树坟、马各庄、水峪嘴、琉璃渠,过永定河到三家店,再经西黄村、八里庄入阜成门进城,,也可以在张家店,经香山、煤厂街、走海淀入西直门进城。庞潭古道红煤山,走白草洼,然后在南营出山,走卢沟桥,经过大井、小井进广安门或者经过天宁寺进西便门。
由此可见,从门头沟山里的煤窑到王平口,经三家店,八里庄、白堆子,然后进阜成门,是进北京城比较近的道路。这是没错的。
但实际情况是,门头沟南部和房山一带的煤矿生产出来的煤也供应北京城,一般是运往北京的南城。从山里的这些煤矿往北京城运煤的骆驼基本是走庞潭古道进广安门的。所以说宣武门煤栈的煤和广安门煤栈的煤要是往城里拉,还必须要绕半个北京城,才能进阜成门,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平则门走煤车,是不符合逻辑的。
历代帝王庙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距今已有480多年历史,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历代各民族杰出帝王和功臣名将的地方。从明嘉靖十一年至清末的380年间,历代帝王庙共举行过662次祭祀大典,其中皇帝祭祀16次。历代帝王庙是我国现存唯一的祭祀中华三皇五帝、历代帝王和文臣武将的明清皇家庙宇,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一脉相承、连绵不断的历史见证。
历代帝王庙占地面积为2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整体布局为中轴线对称。建筑布局错落有致,空间开敞庄严肃穆,处处显示皇家庙宇的气派与恢弘,为中国古建筑精品之作,尤其文物建筑价值弥足珍贵,主要表现在明、清两代最高建筑艺术成就的叠加上。专家称它为“明代的骨架,清朝的衣服”。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中国古建筑艺术风采。
先介绍参观路线:庙门-景德门-景德崇圣殿-祭器库-东碑亭-东配殿-西碑亭-西配殿-关帝庙-钟楼-井亭-宰牲亭-神厨-神库。这个参观路线是先参观中轴上的主建筑,再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参观东西两边的配殿和景点。
庙门始建于明嘉靖九年,黑琉璃瓦绿剪边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庙门两侧为八字墙,中有云山御路。修建历代帝王庙之初,在庙门前建有三座石桥,与庙门前三开间前后相对应。在影壁与庙门之间,东西各建有一座跨街“四柱三门”式牌楼,高等级规格,木雕龙凤花板,绘金龙彩画,制作极为精美。正楼嵌额“景德街”。1953年因阻碍交通,石桥、牌楼被拆除。但保留了测绘图纸和主要构件,现其中一座复建于首都博物馆的大厅中。影壁为琉璃筒瓦,硬山挑大脊,东西长32.4米,南北厚1.35,高约5.6米。影壁正中有琉璃团花,四角饰有琉璃岔角。下马碑立于清代,门前左、右各一座。每块碑均用满、汉、蒙、回、藏、托忒六种文字,镌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以示历代帝王庙的威严与尊贵。东侧下马碑碑阳文字与西侧下马碑碑阴文字相同,以示民族平等。
穿过庙门就到了历代帝王庙的前院。在前院的东侧有一座重檐歇山顶的钟楼,此为悬挂祭祀朝钟处。现楼内悬挂2004年仿明嘉靖年制“金镛”。历代帝王庙有钟楼无鼓楼。
从前院往前,就到了景德门,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四周绕以汉白玉石护栏,前后三出陛,丹陛石刻有云山纹御路,三启门,门上有九九八十一只门钉。景德门内顶部绘“金莲水草”天花彩画。景德门为历代帝王庙的仪门,只有皇帝亲祭走中间大门。
过了景德门,就到了历代帝王庙的主体建筑景德崇圣殿。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九间51米,进深五间27米,通高20.9米,重檐庑殿顶,黄色琉璃瓦,金丝楠木柱,地墁金砖,殿前月台绕汉白玉石护栏,南面三出陛,东西各出一陛,为“九五至尊”的皇家宫殿建筑。自建成以来,整座大殿木架构从未拆改扰动,是难得的明代原构。大殿内檐天花板以上,仍保留着明代时期的墨点金彩画。清雍正、乾隆时期曾大修,外檐绘金龙和玺彩画、将之前黑色琉璃顶瓦换成黄色琉璃顶瓦。“治统溯钦承 法戒兼姿 洵哉古可为鉴,政经崇秩祀, 实枚式焕,穆矣神其孔安。”此楹联为乾隆皇帝题书。殿内为原状陈列,再现大殿内以三皇五帝为祭祀中心的原始场景。祭祀从三皇五帝至明代的188位历代帝王。
历代帝王庙的最北边就是祭器库,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明清时期,用于存放大殿祭祀用品,于2003年复建。现设有《回望•选择——明清皇帝与历代帝王庙》专题展,本展览以洪武、嘉靖、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六位帝王为导线,由西到东共分为六个单元。历代帝王庙入祀帝王由少到多,最终达到188位,旨在“报功观德”彰显历代帝王的功德传承及“中华统绪,不绝如线”的一脉相传,而昏庸乱亡之君拒之门外,不与祭祀。展厅内特别设有互动式触摸大屏,可供您了解入祀帝王。在展厅的两侧中央区域,陈列出乾隆玉册《祭历代帝王庙礼成恭记》和乾隆御笔《命廷臣更议历代帝王庙祀典谕》。
到此,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就参观完了,接着看东西两路。景德崇圣殿两侧有四座清代御制碑亭,均为重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江崖海水石雕水盘,驮碑神兽精美各异,碑文内容皆为帝王御笔。东南碑亭建于雍正年间,亭内立“父子碑”,通高7.53米,驮碑神兽为霸下,也称赑屃。碑阳为雍正十一年《历代帝王庙碑》文,碑阴为乾隆五十年《历代帝王庙礼成述事》。正东碑亭建于乾隆年间,亭内立乾隆五十年《祭历代帝王庙礼成记》碑,驮碑神兽为鼍龙,通高7.54米,碑文为满汉合文。
东西配殿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单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前出廊。为供奉历代文臣武将的场所。东西配殿共祀79位文臣武将,东配殿内供奉文臣40人牌位,西配殿供奉武将39人牌位。因史料不足无法恢复原状陈列,现以朝代顺序设“功在社稷,德协股肱”历代帝王庙入祀名臣展。
景德门后的两侧,各有一座燎炉。东侧为绿琉璃,西侧为灰砖色。可以见得它们等级高低。东燎炉用于焚烧祭祀历代帝王的祝文、神帛等,西燎炉则焚烧历代文臣武将的神帛等。东西燎炉均为2003年复建。
正西碑亭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同正东碑亭一时期,大小形制基本相同,此碑为无字碑,通高7.83米。西南碑亭建于清乾隆年间,亭内立乾隆二十九年御制碑,通高6米,驮碑神兽为霸下,碑阳为《重修历代帝王庙碑》,满汉合文,碑阴为《历代帝王庙瞻礼诗》碑文为汉文。
最后我们回到前院,西跨院内皆为清代建筑,分为中院,南院,北院。其中北院又分为东西两小院。中院有典守房,为看守官员办公场所,硬山顶,带前廊,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在北院的东小院内有历代帝王庙特有的“庙中庙”---关帝庙。硬山顶,带前廊,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专用于祭祀关羽。关帝庙院内西侧有小祭器库,原为存放祭祀用品使用,现为关公文化展。 与关帝庙一墙之隔的西院内有遣官房、斋宿房两座建筑,都为硬山顶建筑。遣官房带前廊,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为监督制作祭品、摆放祭器及乐器的官员办公场所。斋宿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为监督制作祭品、摆放祭器及乐器的官员吃斋住宿的场所。在西跨院的南院内有乐舞执事房,为主管祭祀乐舞的官员办公场所,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一间。
东跨院内是一组主要为祭祀服务的建筑,由南至北依次为井亭、宰牲亭、神厨、神库。举行祭祀大典前,朝廷先派官员挑选作为祭品的牛、羊、豕,然后在宰牲亭里宰杀。在神厨内制作祭品,祭品制作完成后放置在神库内,以供祭祀大典举行时使用。神厨、神库为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宰牲亭也称为打牲亭,重檐歇山顶,内有石槽,为洗涤祭品之用。洗涤水取于井亭井内,井亭为全庙最低建筑,建筑为盝顶,中心露空,与井口相对,为天地一气之意。
相关文章
英伦堡热水器用户售后客服中心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05-10HERMANN壁挂炉服务热线号码各区24小时维修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05-09威盾斯保险柜400服务号码全国售后的热线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05-09创尔特热水器用户客服中心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05-09度园园保险柜售后服务号码24小时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05-09海达指纹锁用户客服中心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05-09卡蒂亚斯指纹锁服务号码24小时(今日更新)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05-09Econex壁挂炉售后服务号码—全国统一客服热线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05-09曼珠保险柜24小时售后服务热线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05-09卢纳森指纹锁售后号码多少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