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上坟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老人说:“上坟切记3做3不做,后辈家兴财源旺”,上坟都注意什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12 21:21:21    

4月5日的清明节就快到了,中国人很重视血脉的传承,亲人去世后,后辈们会在每年的清明节到亲人的坟头祭拜。可是,上坟也是有讲究的,不仅仅是带着香和祭品就可以。老人说,上坟切记三做三不做,才能保佑后辈家庭兴旺财源广进。那么,这“三做”和“三不做”分别指的是什么?

上坟切记三要做:

一做:带上家族的新人

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论自己做了多么忤逆的事情,都必须为家族繁衍生息,诞下后人,这个观念深深地刻在传统的中国人心里,所以,上坟时,一般讲究带上这年家族的“新人”。

所谓新人,主要指两种,一是新娶进门的媳妇。新媳妇嫁入自家后,便成为了一家人,之后大家风雨同舟,所以在清明祭祖这么重要的事情上,一定是要跟着家族一起到坟头祭拜的,也算是“认祖”,让去世的亲人看到家族又壮大了一些。

第二种指的是这年出生的孩子。新生命的带来代表着希望,更代表着家族的传承,新生命的出现不仅对全家人是大事,在整个家族里也是备受重视的。所以在清明节这天,要带着新出生的孩子祭拜一下自己的祖先。但是也有的地区认为,带孩子祭祖是很忌讳的,因为孩子体弱,但是深山上阴气重,对孩子不利。

二做:坟头填上新土

所谓祭拜先人,不能仅仅是到祖宗的坟前看望一番,还要看看经过了一年的风吹雨打,祖宗的坟墓有没有变样,有没有漏风。如果坟墓出现了严重的塌陷或者其他情况,全家人都要集合在一起,为祖先重新修缮坟墓。但是如果坟墓并无大碍,只是经过一年的风吹,坟墓变得低矮了一些,那就由家族的男丁,拿着铁锹为亲人的坟头重新填上一些新土。

一来,表示后辈对先人的关心,二来,也让别人看到,这个家族后继有人,还有后代在繁衍生息,是比较吉利的。

三做:远在他乡要烧金

虽说清明要上坟,但是总会有人因为各种原因没办法亲自到坟前祭拜,出现这种情况时,老人说,要朝着先人埋葬的方向表达自己的哀伤之情。另外,还有找到一个较为宽阔的地方,朝着先人坟墓的方向烧一些纸钱。

虽然不能亲自到祖先的坟前祭拜,但是心诚则灵,自己为祖先烧的纸钱也是能够让祖先在另外一个世界收到的。这种说法在某种程度上,给一些在外飘荡的游子一种心灵的寄托。

上坟切记三不做:

一不做:不摆空心水果

上山祭拜祖先自然是要带一些祭祀用品的,除了常见的糕点之外,古人还喜欢带一些水果。尤其是苹果和橘子,寓意平平安安,大吉大利。但是,摆水果也是有讲究的,老人说,上坟不能摆空心水果。认为空心水果寓意着整个家没有主心骨,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里乱成一团,是不吉利的。

二不做:不穿鲜艳衣服

上坟表达的是自己的哀悼之情,应该是比较沉重的氛围,所以穿衣服时,尽可能注重衣服的颜色和风格。尽可能选择风格保守一些的,颜色不鲜艳的衣服,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其实,除了上坟,只要是和白事相关的,中国人都会特意避开颜色鲜艳的衣服,以表达自己的哀思。


三不做:过午不上坟

民间自古以来就有“过午不上坟”的说法,认为上坟的时间节点应该选择在上午,如果是下午,就不用去了。其实,这主要和当时民间的交通不便利有关。

当时,大家几乎都住在村落,而坟墓又往往在深山内,从家出发到坟前要走上几个时辰,如果到了下午才去,等上完坟,可能天就黑了。深山老林里,不仅路难走,还有各种野兽,而古人没有照明设备,走这样的夜路回家是很危险的。所以,才有上坟时间赶在上午的说法。

总之,清明节快到了,这是中国人固定的看望过世祖先的日子,上坟祭祖的习俗也传承了上千年。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关于上坟也有颇多讲究和习俗,老人所说的上坟三做和三不做,一直到今天还在被大部分地区传承着。尽管这些习俗的背后很多是没有道理可言的,但是尊重传统的中国人依然愿意遵守着。你的家乡有哪些上坟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