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技术有高校、找场景有清单、找资金有渠道、找服务有专员
雄安“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发的绿色建材技术与北京科技大学研发的建筑多能供能技术,形成新型城市低碳解决方案;北京交通大学的4D打印及软体机器人技术开拓了柔性智造新维度……日前,以“智汇雄安 创领未来”为主题的“千企雄安行——2025雄安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合作大会”在雄安新区举办。活动现场,来自北京10所高校的14项前沿科技成果亮相。
科技成果转化并非易事,从实验室到生产线,雄安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为何能高效运转?“创新链”与“产业链”如何无缝对接?
答案就藏在“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生态机制和“五位一体”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
一项项覆盖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的成果之所以能找到产业化接口,得益于雄安新区构建的协同生态机制。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支持,雄安集团开放应用场景,高校输出原创技术,资本注入资金活水,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等平台提供全流程服务,实现了“找技术有高校、找场景有清单、找资金有渠道、找服务有专员”。
“未来我们将深化与高校的多维度合作,一方面通过派遣科研团队、联合培养研究生、接收技术人员进修培训等方式强化人才资源联动,另一方面共享高校科研平台与实验设备资源,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载体。”中核华辉公司副总经理孙广伟说。
雄安新区构建的“五位一体”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正在形成完整闭环。在原始研发端,围绕空天信息等三大重点产业链,搭建卫星导航系统与装备技术公共实验平台等基础设施,同步布局雄安空天信息研究院等12家新型研发机构。概念验证环节聚焦人工智能、新材料等五大高端产业,依托雄安科创中心等实体推进验证平台建设。小试、中试阶段建成集成化验证中心,配备创新服务、科技研发、中试加速、企业孵化及人才实训复合功能。成果转化环节依托高新区专业载体,打造空天园、未来产业园等产业园区。最终通过开放智慧城市、生态治理等场景,为成果转化提供应用支持。
雄安新区已建立科创中心、中试基地、软创街区等10余个创新平台。同时,以政策、场景、资本、服务构建起科技成果转化生态链,助力越来越多创新成果在雄安落地转化。(河北日报记者 李畅)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伊朗试射“卡西德”卫星运载火箭
07-21《奔跑吧》公益片上线!李晨郑恺白鹿等兄弟团助力义工群体
07-21长沙大学生“三下乡”活动,聚焦濒危中华穿山甲保护与社区发展
07-213人!甘肃一市纪委监委实名通报
07-21河南朱莉专家指导团队再发力——12门课程登陆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2025暑期教师研修”
07-21大庆警方破获两起“溜车门”盗窃案件
07-21现身说法!云南一职校生万元工资梦碎成囚徒!
07-21寒冬突围,大珍·珍酒为何做到“上市即火”
07-21LPR“按兵不动”!青岛房贷利率保持稳定
07-21女骑手将孩子装外卖箱送外卖引热议,本人回应:自己和丈夫都送外卖赚医药费,“最怕没电梯,抱着女儿爬楼”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