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倪晓颖) “五一”假期,青海省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2.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0%,活动预约量较去年增长显著。
为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充分发挥博物馆“收藏保管、学术研究、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核心功能,“五一”假期,省博物馆举办“匠心传承 博物格致”系列教育活动,通过“5天5种新体验”的寓教于乐,将劳动实践与历史探索相结合,吸引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文博魅力。
此次系列活动以“让文物能说话,让历史可参与”为理念,力求让不同年龄段观众都能找到文化共鸣。公益活动“滴墨成韵——砚滴中的东方美学”聚焦古代文房器物智慧,通过近距离赏鉴玄武砚滴、科学解密气压原理及墨韵创作体验,带领20组亲子家庭领略古人“黑科技”背后的物理浪漫。研学活动则以4天主题实践串联古今,从史前彩陶绘制、茶马古道商贸情景剧,到土族盘绣香包制作、藏戏面具创作,参与者通过角色扮演、手作实践及非遗课堂,深度体验青海多元文化基因,4场主题研学课程吸引近百名亲子及成人参与。参与者创作出特色诗笺、藏戏面具、吉祥鱼香包等手工实践作品,通过“文物+科技”“历史+生活”的创新表达,让传统文化以鲜活姿态走进日常生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