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普通的舞蹈热身
却换来“啪”的一声脆响
和手术修复的痛苦!
最近社交媒体上
一位网友的意外经历引发广泛关注
而评论区竟有多人追问
“你跳舞前用左氧氟沙星了吗?”
几天后,话题词
“左氧氟沙星 跟腱断裂”
冲上热搜第一
目前该话题阅览量已达680余万
为何一个常见的抗生素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主任药师石二霞指出,“这不是个例。2017年国家药监局就发布了公告,要求所有全身用氟喹诺酮类药品说明书增加黑框警告,其中就包括肌腱炎和肌腱断裂的风险。”
药物背后的隐形危机
左氧氟沙星作为广谱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道、肠道菌群以及肌肉软组织和关节感染,是一种临床常用药物。
然而,无论是口服剂还是注射剂,该药都存在导致跟腱断裂的副作用风险。
浙江医院骨科中心曾接诊一位72岁男性患者,因尿路感染服用左氧氟沙星一周后,右脚跟突发剧烈疼痛,最终确诊为跟腱断裂。这位患者每天要走一万步的运动习惯,可能加剧了药物副作用的影响。
药物如何摧毁肌腱?
肌腱主要由胶原蛋白构成,左氧氟沙星会激活金属蛋白酶,加速肌腱胶原蛋白降解,同时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而成纤维细胞正是肌腱修复的关键细胞。
药物同时会影响跟腱周围的血液供应,导致局部缺血缺氧,进一步削弱肌腱强度。使肌腱在遭受外力时更容易断裂。
六类高危人群需警惕
石二霞主任药师特别强调,以下六类人群使用左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时需格外谨慎:
60岁以上老年人:因肌腱自然退化、血管供应减少,对药物损伤更敏感。数据显示,老年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后肌腱断裂风险是年轻人的3倍。
肾功能不全患者: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者药物清除率下降,易在体内蓄积,增加毒性。
糖尿病患者:这类患者血供和代谢功能较差,肌腱修复能力减弱。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特别是同时服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的患者风险提升7倍,可能与激素抑制肌腱修复机制有关。
既往肌腱损伤者:有跟腱炎、韧带撕裂史的患者,肌腱组织已存在微损伤,药物可能成为“最后一根稻草”。
高强度运动人群:运动员、舞蹈演员等需突发发力或高强度运动者。
肌腱断裂并非毫无征兆。早期信号通常表现为用药后数小时至数周内出现肌腱部位疼痛、肿胀或僵硬;加重后会出现活动时疼痛加剧、局部发热、触摸有硬结等症状。
风险认知与理性对待
“造成跟腱断裂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在药物的说明书上有明确提到,但个体差异性非常大,跟用药的时间、剂量也息息相关。”石二霞主任表示。
该情况的绝对发生率约为0.1%-0.4%,但叠加运动、高龄等因素时概率会上升。
在我国,除了左氧氟沙星,还有下列16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同样存在引起肌腱炎和肌腱断裂副作用的风险: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加替沙星、帕珠沙星、普卢利沙星、司帕沙星、巴洛沙星、托氟沙星、莫西沙星、吉米沙星和安妥沙星。
药品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拒绝使用必要的抗菌药物,也不能忽视潜在风险。关键是要在医生和药师指导下合理用药,密切观察身体反应。
科学防范四步法
如何尽量避免药物副作用带来的身体损伤?石二霞主任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以下防范措施:
1️⃣主动告知医生自身状况:包括运动习惯、基础疾病(尤其是糖尿病、肾病)及正在服用的药物(如激素)。
2️⃣避免剧烈活动:用药期间禁止跑步、跳跃、舞蹈、球类运动及力量训练;停药后至少2周内仍须限制剧烈活动。
3️⃣优先选择替代药物:向医生说明运动需求,优先选择非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4️⃣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出现关节或肌肉疼痛,务必在24小时内就医检查。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张秋焱)
丨编辑:张婧玉
丨校读:于惠敏
丨审核:王伊蕾
福清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2025-07-13】
07-13吃了左氧氟沙星,要避免剧烈运动,有跟腱断裂风险!
07-13“一带一路”国家税收营商环境及纳税服务研修班在烟台举行现场教学活动
07-13康华生物:实控人正在筹划公司控制权变更相关事宜 股票停牌
07-13超级大乐透开出5注一等奖
07-13新演出、新活动密集!U仔带你玩转松山湖悠兰里夏日奇遇|视频
07-13安徽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07-13(活力中国调研行)走进江西会昌戏剧小镇:“文旅+戏剧”让山区小城迸发澎湃活力
07-13湖北枝江:以“梨”为媒铺就乡村振兴路
07-13墨西哥总统:相信能在8月1日前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
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