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黄鑫宇)近年来,包括中学生、大学生、留学生在内的学生群体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反诈意识薄弱,逐渐成为诈骗团伙的重点目标。5月15日,正值“5·15”教育宣传节点,北京金融监管局特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青少年及家长,提高学生群体反诈防骗能力。
针对中学生群体,据北京金融监管局介绍,有不法分子利用中学生群体对偶像文化、二次元文化的热爱,以“免费领取周边产品”“解锁隐藏内容”为噱头,引诱中学生加入QQ群、微信群等特定社交群体,并通过在群里营造“限时抢购低价物料”紧张情绪,骗取中学生支付所谓的“入场费”或“保证金”。不法分子甚至还会诱导中学生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恶意软件,通过控制手机账户向不法分子账户转账,谋取不正当利益。
针对大学生群体,不法分子则以“轻松赚钱”“日结高薪”为幌子,吸引大学生参与刷单兼职。初期利用小额返利骗取大学生信任,随后以大额返利任务诱骗大学生垫付大额资金,并借“任务未完成”“系统故障”等理由,拒绝退款、卷款跑路。个别大学生在筹集资金过程中,还存在向亲朋好友借款、向网贷平台借贷等情形,导致负债累累、征信受损等不良后果。
针对留学生群体,现在发现的情况是,不法分子会假冒使领馆、公检法、金融监管等工作人员,谎称留学生“涉嫌洗钱”“签证异常”等,利用留学生孤身海外、心理脆弱的特点进行恐吓,要求其通过大额转账等方式证明其清白,并要求阻断其与外界沟通,防止相关部门及时阻止或追回。同时,在留学生切断联系过程中,不法分子还会趁机向其家属勒索“保释金”等,实施二次诈骗、引发二次损失。
就此,北京金融监管局特别提示广大青少年及家长,通过正规平台寻找兼职,核查企业信用信息。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办案,更不会要求转账。
此外,消费者要警惕“天降福利”,遇到“明星互动”“免费产品”等信息、链接,务必及时同官方核实;接到可疑电话后,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核实;遇威胁或恐吓时,及时与家人、学校联系求助。
编辑 阎侠
校对 柳宝庆
相关文章
“日结高薪”等已成金融诈骗新幌子,学生群体被诈骗团伙关注
05-16年内首次降准落地!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05-15公积金新政落地、购房成本下降,房地产市场影响几何
05-10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更新招募说明书
05-09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亮相科博会 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桥梁
05-08邮储银行永州市分行金融力量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翅膀”
05-08景兴纸业:已回购60万股,金额209万元
05-07中央巡视期间,农行原首席专家主动投案,曾执掌浙江分行十年
05-07锐评|老字号里的博物馆如何“活”起来
05-06全国铁路今日预计发送旅客2040万人次,这些方向有余票
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