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记者走基层|智慧云舱长出“金疙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8 07:40:00    

烈日炎炎,骄阳炙烤着大地。8月12日,沧州市青县上伍乡小许庄村的食用菌基地,苗馨予熟练地给全身消毒后,轻轻按下“五能”智慧云舱的启动键。随着舱门缓缓开启,一股清凉的雾气扑面而来,让人精神一振。在这个用科技打造的小气候里,一朵朵金耳正在云舱中绽放。

苗馨予是食用菌基地负责人,她一边引领记者进入云舱一边介绍:“云舱正在加湿,喷出的雾气可以增加湿度。”说话间,苗馨予拿起一根菌棒,菌棒上一个个金耳肉质肥厚,色泽金黄,如同“金疙瘩”一样。

“这个36平方米的智慧云舱,能同时培育3000棒金耳。”苗馨予手扶舱壁介绍,之所以称为“五能”智慧云舱,是因为它集五大核心功能于一体: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精准管理,绿能技术确保环保生产,储能模块保障稳定运行,联能平台支持远程监控,节能设计大幅降低能耗,并以此实现智慧生产。

这个智慧云舱之所以建在这里,不能不提一个人,他就是青县上伍乡党委书记吕金国。“云舱是一个朋友推介过来的。”吕金国介绍,智慧云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一家农业科技企业联合研发的,通过环境调控、数据管理及自动化系统,实现场景化智能运营,主要用于食用菌的恒温种植。

3年前,青县上伍乡以小许庄村100亩温室大棚为基础成立食用菌基地,引领乡亲发展食用菌。虽说大家种植食用菌的品种不少,但是用云舱种植金耳,未曾有人尝试。鉴于此,吕金国决定先搞个试点。

“这套系统实现了全流程智能化管理。”苗馨予指着控制面板详细介绍,“我们预先设定食用菌生长所需的最佳环境参数,温度、湿度、光照、水分等能够自动调节。”她轻点屏幕演示:当系统检测到光照不足,补光灯会自动开启;湿度低于标准值,智能喷淋系统则立即启动雾化加湿。

今年7月1日,第一批金耳种下。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培育,7月29日,智慧云舱迎来了首次开舱。“这次共收获了400多箱优质金耳,我们没有选择出售,而是将这些金耳全部捐赠给了全县各乡镇的孝老食堂。”苗馨予对记者说。

“这个云舱价格在15万元左右,每茬金耳产量3000余斤。按目前市场价每斤20元计算,扣除菌棒、水电、人工等各项成本后,每茬纯收入在3万元左右,每年能生产8到10茬。”青县上伍乡主管农业的乡干部邓有政说。据介绍,通过智能化管理,云舱能大大降低劳动强度,真正实现“小空间、高产出”的现代农业效益。

目前青县上伍乡正在系统总结金耳种植的技术经验及产业模式。吕金国表示,等关键技术完全成熟后,将通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把金耳产业做大做强。(燕赵农村报记者 郭庆峰)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