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催眠药
化学合成的镇静催眠药是现代科技的产物,第一代镇静催眠药是20世纪初即开始应用。
包括巴比妥类、水合氯醛、三溴合剂和羟嗪(安泰乐)等。
巴比妥类药物诱导睡眠的作用不强,需要较大剂量才能满足疗效。
同时,巴比妥类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作用可以影响其它药物的代谢和治疗效果,并且对呼吸中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故而,目前临床治疗中不选用巴比妥类药物来诱导睡眠。
水合氯醛的作用较强,起效也快,一般应用于特殊情况下的催眠作用。
计量不易掌握,持续时间不长,清醒后头痛、头晕的副反应明显。
临床上应用于儿童以及有精神障碍的老年人进行短时检查或医疗操作的目的。
第二代催眠药
第二代镇静催眠药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催眠药。
上世纪50年代后期,氯氮卓(Librium,利眠宁)意外的被发现以及迅速的应用于睡眠障碍领域,致使后期有了大量的类似化学衍生物被合成,其中最为中老年人熟悉的就是地西泮、阿普唑仑等。
在随后的20年中共有17种苯氮卓类药物上市,其中主要包括地西泮、奥沙西泮、艾司唑仑、劳拉西泮、咪达唑仑、阿普唑仑和氯硝西泮等。
目前全球人口中约占1/5的女性,以及1/10的男性在服用这类药物。而在老年人群中的比例要大幅度的增加。
此类药物的代谢周期较长,有些药物的代谢半衰期长达20至40小时以上,这样就会导致有一些较为严重的副反应如:镇静、呼吸抑制、口齿不清、走路不稳、迷糊、影响操作功能,可能会严重的影响使用者的生活与工作质量。
特别是老年应用者的生活质量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发生头晕、摔倒、低血压、定向力障碍、判断力下降,以至于长期嗜睡、甚至发生窒息诱发躯体疾病如坠积性肺炎、皮肤褥疮、下肢动静脉的血栓形成、大脑智能和认知水平下降等等。
第三代催眠药
第三代镇静催眠药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主要包括唑吡坦、扎来普隆、佐匹克隆。
因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都是“Z”,故临床上统称为“Z”类催眠药。
此类催眠药的作用与第二代不同,他们通过选择性地与中枢神经系统的GABAω1-受体亚型的结合,即是苯二氮卓受体结合产生药理作用。
此类药物一般能显著缩短入睡时间,同时能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由于此类药物的体内代谢较快,半衰期在2-6小时左右,故次晨无明显后遗作用。
极少产生“宿睡”现象,也不影响次晨的精神活动和动作的机敏度。
由于其代谢产物没有相同的竞争位点,故没有蓄积现象,因此是较为安全的“安眠药”,久服无成瘾性,停药后很少产生反跳性失眠,重复应用极少积聚。
此类药物起效也较快,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有些应用者可在服药后数分钟内起效。
此类药物的副反应以口苦、口干的诉说居多。
老年人群随着其年龄的增加,其肝、肾功能均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其镇静催眠药物的代谢也有可能会减慢,特别是苯二氮卓类催眠药其代谢速度也会大为减低,从而导致药物的蓄积中毒。
另外,老年患者由于长时间的睡眠障碍会长时间应用催眠药物,使得肝脏中起代谢分解作用的酶大量增加,致使催眠药的效果减低。
同时伴有GABA受体敏感性的下降,致使催眠药应用剂量不断增加产生耐药性。
除此之外,老年人群中脑萎缩等脑部疾患明显较多。催眠药物对于具有脑萎缩的老年患者在起始应用时,由于萎缩的大脑神经细胞减少,其GABA受体也会大幅度的减少,致使催眠药物的催眠效果不佳。
当镇静药计量增加后又会出现其镇静效果延长,甚至会大大地超出其药物半衰期,致使患者出现昏睡数日,期间难免会出现坠积性肺炎或泌尿系统感染,下肢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生命危险。
故而,对于老年人群,特别是伴有脑萎缩的老年人慎重应用镇静催眠药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相关文章
欧治壁挂炉售后服务号码24小时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05-01京洲实邦保险柜售后全国服务号码多少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05-01HERO燃气灶24小时全国售后热线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05-01嘉格纳热水器售后服务24小时服务热线-全国400服务号码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05-01厨之宝集成灶服务热线号码各区24小时维修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05-01小松鼠燃气壁挂炉售后服务热线号码-全国各售后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05-01HKNL保险柜各24小时售后全国客服受理中心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05-01京鱼座指纹锁服务24小时热线-各区售后统一服务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05-01唐权保密柜24小时全国售后热线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05-01天普太阳能热水器售后全国服务号码多少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