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4月8日电(记者袁敏)记者近日从黄河口朱鹮野化研究基地了解到,“鹮归齐鲁”朱鹮野化放飞项目中一只编号162的朱鹮于3月19日进行了长时间、长距离迁徙,共飞行11小时、跨越260公里,创造中国朱鹮野化种群迁徙观测史上全天飞行、连续飞行距离的两项纪录。
3月19日清晨5时40分,162号朱鹮由位于中国东部的山东东营利津盐窝镇振翅启程,1小时后从陆地进入渤海,之后4小时持续跨海飞行抵达天津港区,再历经5次起降抵达河北沧州。科研团队通过北斗卫星追踪发现,该个体在强气流中维持30-50公里时速,成功穿越渤海海域。渤海海峡的强气流与无落脚点的飞行环境,对翼展不足1.5米的朱鹮堪称生死考验。
野化放飞的159号朱鹮在山东东营明潭公园栖息(4月2日摄)。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这一发现刷新了学界认知。”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副研究员刘冬平说,朱鹮一直被认为是短途扩散鸟类,此前能证实的连续飞行距离仅约40公里。然而,162号朱鹮却连续飞行近200公里,还展现出精准的跨海导航能力。这一突破为朱鹮东部迁徙种群的重建带来了新希望。
监测显示,此后162号朱鹮又朝东南方向突进95公里,抵河北盐山,后折返山东滨州。4月5日追踪数据显示,该朱鹮位于滨州无棣车王镇。根据每小时自动监测的大致体温、飞行高度和速度等数据判断,该朱鹮健康状况良好。
图为162号朱鹮放飞后的飞行轨迹(4月5日摄)。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王安东介绍,保护区的朱鹮从陕西和河北引进,用于开展野化放归科学研究。2024年10月放归的首批朱鹮共有6只,其中4只佩戴了卫星追踪器和环志。除162号朱鹮外,其他3只分别飞向寿光市、东营区和利津县。目前自然保护区的朱鹮已经进入繁殖期,待繁殖期结束后,将挑选三四对觅食能力和飞行能力强的朱鹮进行第二批野化放飞,为第一批朱鹮送去同伴,以期在中国东部滨海湿地形成野外种群。
据悉,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东方宝石”“鸟中大熊猫”之称。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文章
文化中国行|这些汉代画像砖,解锁巴蜀先民劳动图鉴
04-30历史课本上的人物都被“捏出来”了!潘柏林陶塑作品巡展在广州人艺开幕
04-29品牌优化再上新台阶,袁记云饺荣获“品质餐饮示范店”
04-29我国成功完成重载铁路5000吨长大列车群组追踪运行控制试验
04-29“自己生病却让别人吃药”——抹黑中国经济解决不了美国自身问题
04-28“中国—塞尔维亚钢铁绿色制造联合实验室建设与联合研究”项目启动
04-28量子传感器提升粒子探测时空精度
04-28中国迎来主题公园热潮,如何把快乐做成一门好生意?
04-28恭喜他和她结婚了!孙颖莎、樊振东等超豪华“天团”送祝福
04-27国博推出展览品牌“国家展览” 武王墩大墓展未来将与观众见面
04-27韩国检方搜查尹锡悦私宅,总统办公室官网删除专栏,金建希也被重启调查
04-30三院士齐聚这个会议,共话中国“三航”新未来
04-30在泰外国男游客从滑翔伞坠落撞上摩托艇受伤!
04-30人社部:将制定提前领取个人养老金相关办法
04-30文化中国行|这些汉代画像砖,解锁巴蜀先民劳动图鉴
04-30农村绿皮书:以旧换新政策激发农村居民消费潜能
04-30宁陵县赵村乡:开展2025年防汛抢险应急演练 全力守护群众安全
04-30多地上演“一日两季”,大数据揭秘哪里气温“最任性”
04-30青岛实施四大行动14条举措,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人才基石
04-30王毅:时代不容倒退,公道自在人心
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