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长篇报告文学《JUNO地层深处的捕光者》改稿会在江门举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15:51:00    

近日,由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中共开平市委宣传部、开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花城出版社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共开平市金鸡镇委员会协办的长篇报告文学《JUNO 地层深处的捕光者》(暂名)改稿会举办。一众专家学者抵达广东省江门开平市金鸡镇打石山,并深入地下700米参观江门中微子实验室。自2008年提出物理构想,到2015年正式动工,江门中微子实验室的建设走过17年的风雨之路,将于2025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

5月9日,北京专家代表梁鸿鹰、李朝全、杨平、佟鑫;广东省专家代表谢有顺、田瑛、鲍十、王威廉;开平中微子研究中心主任李小男,花城出版社编辑团队等汇聚一堂,以现场出席和书面发言相结合的形式参与此次改稿会。会议由花城出版社社长、《花城》杂志主编张懿主持。

从地下700米深处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开始的改稿会

中微子是解密宇宙演化的关键粒子,对它的研究一直是国际粒子物理研究的热点。近百年来,全世界关于中微子研究的突破已经获得四次诺贝尔物理学奖。

地下700米实验室现场。

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它利用反应堆中微子振荡确定中微子质量顺序,是继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后,中国主持的第二个大型中微子实验,对人类了解物质微观的基本结构和宏观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被中国科学院列入“战略性先导专项”,其建造的中微子探测器将是世界上能量精度最高、规模最大的液体闪烁体探测器。这一实验的启动标志着我国中微子实验研究从起步到跨越的转变,也标志着我国的中微子实验和研究昂首走在了世界领先的位置。

专家学者深入地下700米江门中微子实验室,聆听高能所工作人员讲解。

改稿会现场

这部作品是作家尹继红历时3年追踪,10多次深入地下700米中微子实验室,采访近百位科学家和建设者后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聚焦“江门中微子实验”这一重大科学项目的建设过程,通过深度而全面的记录,为“新大众文艺”提供新脚本,为时代留下记忆,向科学致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作序推荐。

改稿会上,专家学者们对作品进行客观中肯的解析和点评,肯定作品对记录中国攀登科学高峰的征程、反映中国科技尖端领域发展情况、凸显大国重器的主题、展现科研人员敬业奉献的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在对文本仔细梳理后,专家学者从谋篇布局、人物塑造、素材取舍、细节刻画等多角度对作品需要完善的地方指出明确方向。专家学者建议,修改书名,让作品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加强作品科普性,填补大众对中微子等科学知识的空白以及进行中微子实验的意义;人物群像塑造,要有所取舍,主次分明,也要丰满人物的形象与情感;增加情节的冲突矛盾,提升作品的可读性;进一步优化情感渲染、细节描写、文字措辞等,使其更好地兼备科学性与文学性。

此次改稿会,对作品的提升打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作者尹继红表示将充分吸收专家建议,进一步完善作品。

南都记者朱蓉婷

通讯员 陈诗泳 黄依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