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潮新闻客户端 姜焱

菏泽夜景。姜焱 摄

曾闻洛阳牡丹艳,更有菏泽牡丹盛。4月,正是各色牡丹芍药竞相开放时节,笔者应邀参加由中国报协、菏泽市委宣传部、菏泽报业集团等联合组织的“全国百家党媒菏泽行”活动,领略菏泽的花事、打量曹县的汉服、探看牡丹区的熊猫工厂。

一朵花 闪亮一座城

菏泽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古称曹州,因地理位置佳而被誉为“天下之中”。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曹州升府,因南有“菏山”,北有“雷泽”,赐名菏泽。

戏曲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组织节点、核心城市。菏泽的名号很多,但这次采风团其中一项重点,领略的是“中国牡丹之都”风采。

曹州牡丹园。姜焱 摄

下榻宾馆对面恰好就是曹州牡丹园,笔者抽空情不自禁漫步进入园内。红色,灿烂如火;粉色,柔和温馨;紫色,深邃优雅;白色,纯洁无瑕;黄色,鲜艳明亮。“今年牡丹花期有点过了,现在盛开的基本属于芍药。”正在园内散步观花的一位当地居民告诉笔者,为延长观花期,牡丹园内种植了很多芍药。

“目前菏泽拥有10余个牡丹、芍药观赏名园,对全国牡丹种植苗木的支持率达85%以上,苗木出口率占全国的90%,牡丹年宵花销量突破60万盆、占全国的50%。”在菏泽行活动开启仪式上,当地牡丹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菏泽牡丹历史悠久,以花大、型美、色艳、香浓著称于世,其栽培始于隋、兴于唐宋,至明清已成为中国牡丹的栽培中心,至今已有约1500年历史。

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菏泽牡丹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308个品种;芍药在菏泽也有1000多年的历史,目前,菏泽芍药种植面积已突破5万亩,年产鲜切花超1.2亿支,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以上。

国色鲜明舒嫩脸,仙冠重叠剪红云。下午,我们来到当地花卉种植大户赵文双的田园内,实地参观。他经营的田园面积1200多亩,是这一带牡丹芍药鲜切花的价格制定者,而且由于其鲜切花质量好,分拣预处理包装运输技术要求苛刻,价格比一般农户高出20%,丰产期一亩田年产值可达5至10万元,每年市场供不应求。山东省政策研究室的一位专家说,农产品属于卖方市场的,至少在山东,菏泽鲜切花独一无二。

当然,菏泽花卉产业发达也不是一蹴而就。赵文双祖辈开始种花,原来也仅是小打小闹,这些年随着种植技术、物流快递、冷链技术的逐步成熟,带动一批农户,助推菏泽这一朵花香溢四方。

采风团又先后走访了山东盛世芍药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百盛万福现代农业产业园、尧舜牡丹产业园,看到鲜切花加工流程,牡丹芍药深加工食药品及衍生文创产品,强烈感受到当地花农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依靠科技研发,坚持市场化、大众化、人文化、国际化、品牌化“五化并举”原则,按照“依托牡丹、延伸牡丹、超越牡丹”的发展理念,推动牡丹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所取得的成果。

花卉展示厅。姜焱 摄

现代农业产业园产品展示大厅,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日化品和牡丹生物医药类一应俱全,260余种产品远销美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芍药加工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也开始起步,因为芍药类花卉浑身是宝。文创方面,衍生出牡丹剪纸、牡丹刻瓷、牡丹丝绸、牡丹汉服等各类牡丹特色文创产品。菏泽牡丹芍药产业带动就业50余万人,2024年菏泽牡丹芍药等花卉产业实现总产值130亿元。一座城滋养了一朵花,一朵花激活一座城;“富贵之花”已变成“产业之花”“幸福之花”。

一件裙 富裕一方民

作为菏泽市下属县,近几年,曹县凭借风靡华夏的汉服产业跃入人们的眼帘。这次有幸前往,虽匆匆而过,也算过了一把瘾。

走进e裳小镇·曹县数字经济产业园、有爱共创汉服直播基地,只见到处展示着各具特色的汉服。一座搭建舞台的大厅,正有演艺界一群靓女帅男穿着汉服试演剧情。

汉服价格不一,有一二百元的,也有成千上万的,根据面料、做工不同定位不一。笔者问一电商直播间工作的小伙子,了解到每个月可销售汉服2000多件。

曹县服饰产业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地服装加工厂为影楼拍婚纱照提供配套衣裳,外加生产舞蹈服。进入电商时代,当地人迅速转型做演出服,并纷纷开设网店,随着规模的逐渐扩大,曹县的汉服产业凭借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模式,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演出服生产基地,如今占据全国80%的市场份额。

汉服展示区。姜焱 摄

在全国各地,很多县区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集群。曹县之所以能成为汉服产业的高地,除了曹县交通便捷、当地党委政府引导有方,还与曹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密不可分。曹县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公元前1700年商汤在此建都,被史学家称为“商汤开国地、华夏第一都”。

基于人口、交通、历史文化、服装加工等优势。近年来,曹县抢抓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风口,多措并举推动汉服产业创新发展。形成了集原创设计、绣花印花、裁剪打版、辅料辅具、专利申请、版权保护、展演展示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品牌孵化体系。

e裳小镇,总占地842亩、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包括总部经济区、物流服务区、人才培育区、汉服文化街区、生活服务区等功能区,可入驻企业3000余家。

曹县数字经济产业园位于e裳小镇二期项目内,总投资10.3亿元,占地面积214.1亩,总规划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主要有曹县电商产品展示展销区、直播电商和跨境电商服务区、行业协会和电商孵化区、研发设计中心等。

产业园于2023年11月投入使用,着力培育孵化一批初创型、成长型数字经济企业,已签约、入驻年网零额过10亿元1家、过5000万元企业103家。全部投用后,预计可新增网零额60亿元,带动就业1.6万余人。

姜焱 摄

2024年,曹县汉服销售额突破120亿元,比上年增长21.28%。截至目前,曹县拥有服饰企业市场主体3万余家,其中企业1.1万家,曹县汉服网店15405个,汉服产业从业者近10万人。

由于马面裙是明清时期汉族女子着装最典型的款式,曹县也被称为“中国马面裙之都”,是国内公认的汉服之乡。这一件裙,不但入驻西安大唐不夜城、洛阳洛邑古城等全国各地72家5A级景区,有的还出圈海外,汉服产业由此成为致富一方百姓的经典产业。

一只“熊” 掀起一股潮

初听“熊猫工厂”,笔者还以为是新设立的熊猫生产基地。当走进位于牡丹区都司镇的“熊猫工厂”,一看,开始觉得不稀罕,因为做熊猫玩具,谁不会?

但仔细一听,才觉当地年轻人创意非凡,独一无二。

这里的仿真熊猫玩具,其大小、模样,完全按照国内熊猫养殖基地内的一只只真熊猫各生长阶段个体一比一仿制,经养殖基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授权仿制,专门售给国内外那些熊猫粉。

熊猫工厂车间。姜焱 摄

“这是6月龄福宝,这是3月龄香香……”熊猫工厂负责人胡玉路在向参观者介绍时,让大家似乎触摸到活体熊猫。

为精确测量每只熊猫尺寸标准,以实现造型上的极致还原,工厂工作人员不仅通过反复观看熊猫视频、实地参观学习来把握每只熊猫的独特特征,甚至用尺子精确测量毛发。

当地几名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从2019年底创业至今,仿真熊猫火爆出圈,形成一股文创产业新热潮。2024年央视春晚舞台上,超仿真的“和花”玩偶一经亮相便吸睛无数,次日相关企业便订单如潮。今年4月,“福宝”回国时,其同款仿真玩偶限量发售,迅速售罄。目前,这些仿真熊猫已累计在全球50多个国家销售超5万只。

为使得熊猫玩偶五官更加生动,皮质更加逼真,还原熊猫的质感与形态,他们对熊猫面部数据进行3D扫描建模,后期采用手工雕刻面部模型,首创液态熊猫外表皮肤,环保进口欧盟标准优质皮源,鼻头、爪垫采用环保硅胶制作,柔软有弹性。这里的熊猫玩具制作可是与众不同,形神兼备,别具匠心。

熊猫工厂车间。姜焱 摄

仿真熊猫玩偶不仅在国内市场大受欢迎,还频繁现身巴黎设计周、东京电玩展等国际展会,让世界领略到中国文创的独特魅力,也推动了相关企业的快速发展,初创企业年营收已突破四千万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作为人文始祖伏羲、贤明君主帝舜、军事家孙膑出生地,菏泽人杰地灵,物产丰饶,这片土地上宝贝甚多,限于篇幅,在此无法一一陈列,但菏泽甲天下的牡丹芍药、誉九州的曹县汉服、领风气的熊猫玩具,可谓现今这里最引人瞩目的三张名片、三样宝贝,芬芳的植物、飘熠的霓裳、可爱的“动物”,菏泽人民从事着美丽的事业、搅动着创意的产业。菏泽三宝,让菏泽崛起,也让大家充分领略到菏泽人民的勤劳、智慧。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