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范围是指 可通过仲裁解决的争议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平等主体之间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因合同产生的纠纷,如买卖、赠与、借款、租赁、委托、行纪、加工承揽、技术、建筑、房地产、产品质量、运输、仓储保管、金融、证券、保险、期货、投资、著作权、专利、商标等各类合同。
除合同纠纷外,其他涉及财产权益的纠纷,如侵权纠纷、知识产权纠纷、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包括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
如国际贸易、海事、建筑工程等领域,仲裁作为一种国际公认的纠纷解决方式,广泛应用于解决跨国或跨地区的争议。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纠纷如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以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等,是不适用仲裁的。
综上所述,仲裁范围涵盖了合同纠纷、财产权益纠纷、劳动争议和其他特定领域的争议,但有一些纠纷如婚姻、收养等被排除在仲裁范围之外。
相关文章
“北疆和姐”高晶:从倾听者到守护者的蜕变之路
08-23民乐县司法局:创新公证服务机制 助力金融安全稳定
08-22长沙游客买85包牛肉干后起诉索赔 法院:知假买假,仅支持生活所需部分
07-11锡林浩特市:打造“解纷齿轮组” 医患纠纷调解实现“双优解”
07-04深圳法院先行先试推进司法领域改革试点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06-25法官充当“解铃人” 调解纠纷有“良方”
04-27共筑民营经济法治防线 内乡县法院开展开放日活动
04-25金融监管总局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推进金融纠纷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04-03读懂IPO|谁是山寨?好博窗控商标纠纷落败,仍有20余起诉讼走向不明
03-31国务院关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规定
03-19